2020年12月15日18:30-20:00,伟德平台怎么样通過“騰訊會議”系統舉辦了“格緻·博雅”學術名家論壇(十)暨國際商務專業師資能力提升工作坊(第四期),本次活動邀請了牛津大學技術與管理發展研究中心創始主任、牛津大學國際發展系教授,聯合國技術銀行理事傅曉岚教授做了題為《Trade in Intangibles and Global Trade Imbalance》的精彩演講。講座由伟德平台怎么样主辦,由伟德平台怎么样院長張曉濤教授主持、伟德平台怎么样胡翠教授點評。院内外師生共計80餘人參與了此次線上工作坊。
講座伊始,張曉濤院長代表學院向傅曉岚教授表示熱烈歡迎,并向大家介紹了傅曉岚教授的研究領域、科研成果和學術經曆。張院長特别介紹了傅曉岚教授在促進海外華人學者進行學術成果發表以及推動研究中國問題,中國案例雜志期刊出版方面的突出貢獻,這也是傅曉岚教授作為海外華人學者十分令人尊敬的一點。本期講座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傅曉岚教授的分享為學術界中的無形資産貿易領域如何進一步發展提供啟示并推動我院國際商務專業師資能力的提升。

在講座中,傅曉岚教授開展題為《Trade in Intangibles and Global Trade Imbalance》的精彩演講。首先,傅教授指出在當今國際環境下,以貨易貨貿易已逐漸轉變為基于全球價值鍊的貿易和基于任務的貿易。在這個過程中,無形資産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而由于以往的研究往往忽略了無形資産在貿易中的作用,因此無形資産貿易将會是貿易領域的一個前沿問題,其統計、分析、理論框架、政策制定和法律法規都需要大量的研究。其次,傅教授提出了基于全球價值鍊視角的、包含産品貿易、服務貿易和無形資産貿易的一體化國際貿易統計測度框架,并在此框架中分析了國際貿易不平衡問題及5種無形資産貿易模式。

在互動交流環節,在場師生積極踴躍參與,圍繞“無形資産貿易界定”、“無形資産貿易與服務關系的關系”、“無形資産貿易統計”、“無形資産定價”等問題與傅曉岚教授進行了熱烈地讨論,傅教授也十分有耐心地對師生提出的問題做出了詳盡的回答。
在點評環節,胡翠教授結合張院長的介紹和傅教授的分享提出了兩點在研究上的啟示:一是要想成為國際知名學者,需要集中在一個領域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所以在選擇研究問題時需要考慮其外延性和關聯性。二如何将中國特定的問題提升為一個全球關注的問題可以從問題的重要性和普适性兩個方面進行考慮。
在最後的總結部分,張院長對整個講座内容進行了簡要總結,指出當代的國際貿易環境相比亞當斯密和李嘉圖時期要更加複雜,當今的貿易要素不僅包括貨物、服務,還包括知識産權、管理、數據等。因此,在進行貿易研究時隻有全面統計并衡量各種要素數據才能反應全球貿易的真實利益分配和福利狀況。此外,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我們如果想做出好的研究,就應該不斷積累專業知識,通過跨學科的學習來打開我們的學習思維,從而啟發我們産生新的想法。活動最後,張院長向傅曉岚教授再次表示感謝。
至此,會議圓滿結束。
撰稿:詹盼盼
初審:胡翠
終審:張曉濤
附:

傅曉岚教授,牛津大學技術與管理發展研究中心創始主任、牛津大學國際發展系教授、聯合國技術銀行理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技術促進機制首任10人小組成員,聯合國SDSN領導委員會成員。擔任《中國經濟與商務研究》(JCEBS)期刊主編,《研發管理》(R&D Management)期刊副主編,以及《牛津發展研究》(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等國際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
傅教授研究領域包括創新、技術與發展,貿易,對外直接投資和中國經濟發展,新興經濟體,美國與歐洲的創新和生産率等。著有《中國創新之路》、《世界經濟複蘇和中國作用》、《新興經濟體技術能力的崛起》、《出口、外國直接投資和中國經濟發展》和《雷達網下的創新》等。在一流國際期刊發表大量論文,是歐盟委員會Gate 2 Growth 2005年度“歐洲最佳論文獎”,2017年度歐洲管理研究學會(EURAM)創新戰略組别“最佳論文獎”,2018年度歐洲國際商務學會(EAIB)“IBR最佳期刊論文獎”以及2019年度“CFA亞太研究交流獎”的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