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伟德平台怎么样通過“騰訊會議”系統舉辦了“格緻·博雅”青年學者論壇(第五期)暨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升短期課程,本次活動邀請了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劉西川教授做了題為《如何做研究設計》和《如何寫好實證分析論文》的精彩分享,本次課程由張曉濤院長主持,王立勇副院長擔任評論人,校内外師生共計120人參加了本次課程。
講座伊始,張曉濤院長代表學院向劉西川教授表示熱烈歡迎,并向大家介紹了劉西川教授的科研成果和學術經曆。張院長指出,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常會發現,學生在做科研和寫論文時,存在“隻見樹木不見樹林的現象”,學生雖然學習和掌握了一些方法,但仍存在着視野不夠開闊、選題不夠精準等基本問題。為了提高研究生的學術能力和論文寫作水平,學院邀請劉西川教授來為大家提供系統性指導,為大家講授做科研的邏輯和思路。
在短期課程的前半場,劉西川教授講授了如何做研究設計,他指出,很多同學寫不出論文或論文質量不高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思考不夠清楚,在進行論文寫作之前形成對研究整體的構思和部署至關重要,這便是研究設計。研究設計可以定義為研究者采取什麼樣的策略和路徑,來回答研究問題或檢驗假說。劉教授認為廣義上的研究設計不僅包括研究方法和技術,更包括提出假說和構建分析框架,可用“靶子、弓和箭”揭示三者之間的關系,即研究方法和技術是箭,目标假說是靶子,整體研究框架是弓,箭在弓的支撐下對靶子進行檢驗。在明确了研究設計三要素後,劉教授系統講述了研究設計的目标、常見的問題,強調了研究方法的重要性,認為研究設計的重頭戲是研究方法,随後為在場師生講授如何借助分析框架圖、研究設計圖和技術路線圖等來“完成”研究設計,以及圍繞模型、參數、變量如何來寫研究方法。最後,劉教授談到如何提高研究設計能力,鼓勵同學們勤于思考和加強訓練,多拆解好的論文,多參與老師課題和論文寫作。
在短期課程的下半場,劉西川教授分享了如何寫好實證分析論文,整個課程圍繞什麼是實證分析、做好實證分析的前期準備、如何做實證分析,以及如何把實證分析寫清楚四個方面展開。在授課過程中,劉教授重點分析了現階段大家進行實證分析存在的問題,進而對實證分析的“目标-動作-對象”三要素進行詳盡的講解。首先,他指出,實證分析的目标和焦點是檢驗假說,隻有抓住了重點,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其次,劉教授分别針對六個動作,即描述性分析、診斷性檢驗、基準回歸、相關計量問題處理、穩健性檢驗和進一步讨論等進行了詳細闡述,指出各個工作的基本要點和常見問題,并鼓勵大家熟練掌握,且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将過程及結果闡述清楚。最後,劉教授強調,實證分析的重點仍在于分析,初學者有必要圍繞分析的六種動作反複揣摩和練習,也有必要弄清楚每個具體動作針對的具體對象是什麼,争取從整體故事的角度闡述每一部分内容。
在自由提問環節,在場師生踴躍參與,圍繞“中介效應”、“結構模型”、“讀論文與做實證如何結合”以及“中英文寫作差異”等問題與劉西川教授進行了熱烈讨論。同時,張院長與劉教授又共同針對專業碩士案例論文寫作、博士論文寫作範式等進一步向參會師生分享心得與經驗。劉教授強調,博士生要具有假說證僞和問題分解能力。
王立勇副院長對本次課程内容進行了點評,他高度肯定了本次短期課程的重要性,認為本次課程信息量大、指導性強,對同學們有較大幫助。王立勇副院長進一步指出研究生論文寫作中存在的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匹配、論證不充分等問題。他強調,論文寫作的一個最基本要求是論證要充分,要有一定的方法論儲備。研究方法具有多樣性,應根據研究目的選擇合适的研究方法。随後,他圍繞方法選擇、方法規範、方法創新、統計顯著性和經濟顯著性、控制變量解讀、穩健性檢驗與異質性分析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講解。最後,王立勇副院長強調,已有文獻使用的機制檢驗方法有很多,但應重視理論分析,從理論角度去描述,講好理論故事。
最後,張院長再次對劉教授的精彩課程表示感謝,并對國貿學子提出了殷切期望,他指出,學習不僅成于思路和方法,更成于細節,希望同學們能夠按照學校安排的節奏,積極參加課程和講座,夯實學業基礎。同時,他鼓勵同學們骨子裡要有求新求變和不達目标不罷休的精神與意志力,如此加之科學的方法訓練,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劉西川教授,浙江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博士,工商管理專業博士後,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合作經濟管理學會理事、浙江省農業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員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通訊評議人,《經濟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财貿經濟》《中國農村經濟》等期刊匿名審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業金融、合作金融、中小企業融資與金融扶貧。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各1項。出版著作4部,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财貿經濟》及《中國農村經濟》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其中有5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博士學位論文《貧困地區農戶的信貸需求與信貸約束》先後榮獲2008年度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浙江省2009年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和全國2010年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論文《貧困地區農戶的正規信貸約束:基于配給機制的經驗考察》(《中國農村經濟》2009年第6期)榮獲2012年第五屆中國農村發展研究論文獎。論文《農戶信貸市場的正規部門與非正規部門:替代還是互補?》(發表于《經濟研究》2014年第11期)先後榮獲浙江省十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