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創新與發展”學術研讨會暨建所40周年慶祝大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辜勝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學部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孫曉郁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任李揚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原黨組副書記方新研究員、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研究員、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邬賀铨院士、中國工程院徐壽波院士、國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兼總經濟師烏家培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各所所長及書記等以及來自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近300人參加本次大會。我院副院長王立勇教授應邀參加本次大會并作學術專題講座。

在大會第一階段,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平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及黨組書記謝伏瞻學部委員分别緻辭,全國政協副主席辜勝阻教授緻辭并作題為“發揮制度優勢提升科技創新治理效能”主旨演講。在大會第二階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孫曉郁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原黨組副書記方新研究員、國際博物館館長王春法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主任兼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徐壽波院士、中國工程院李京文院士、國際信息中心原副主任兼總經濟師烏家培研究員分别講話,并由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邬賀铨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學部委員分别作主題為“多維度看數字經濟”和“認識與發揮超大規模消費市場作用”的主旨演講。
在主題圓桌論壇環節,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部原部長呂薇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研究員、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胡志堅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研究員、國家發改委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研究員、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院長任福君研究員、科技部政策研究室原主任胥和平研究員、中國社科院數技經所所長李平研究員參加了主題為“創新驅動發展”的技術經濟學圓桌論壇,紛紛圍繞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創新驅動發展、企業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發表觀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預測部原部長李伯溪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原部長李善同研究員、南開大學張曉峒教授、北京物資學院黨委書記王文舉教授、東北财經大學副校長王維國教授、上海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長朱平芳教授、中國社科院數技經所沈利生研究員、中國社科院數技經所原所長汪同三學部委員參加了主題為“數量經濟學回顧與展望”的數量經濟學圓桌論壇,回憶了中國數量經濟學發展的曆史,并指出這一學科的未來發展方向。
我院副院長王立勇教授應邀在本次大會的學術專題講座環節作了題為“貿易開放與政策波動:證據與機制”的學術報告。在報告中,王立勇教授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雖然相對我國政府研發投入而言,企業研發投入已占據70%以上,但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或企業創新能力離新時代的新要求及人們預期還有差距。圍繞加大企業研發投入、提高研發産出、提升創新能力,學界給出很多研究成果,政府部門也總結了很多成功經驗,包括完善體制機制、加強産權保護、提高政府R&D資助、推動産學研合作等,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擴大開放,以開放促創新,擴大開放與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是相輔相成的。他進一步指出,已有關于貿易開放影響創新的機制包括競争加劇效應、市場規模效應和中間投入品效應,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一個新的機制,即貿易開放程度提高,降低政策波動性和不确定性,通過預期渠道影響企業創新。進而,王立勇教授在報告中圍繞貿易開放對政策波動的影響給出了一些經驗證據,并探讨了理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