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楊汝岱副教授做客伟德平台怎么样

    【 發布日期:2019-12-01 】

    2019年11月27日下午,應伟德平台怎么样邀請,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楊汝岱副教授(終身教職)在伟德平台怎么样學院南路校區主教702會議室為我校師生做了題為《競争中性、貿易網絡與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王立勇副院長主持,來自伟德平台怎么样及兄弟院校師生40餘人參加了本次講座。

    圖1 主講人楊汝岱老師

    講座中,楊汝岱老師首先根據長期以來我國産業政策偏向國有企業,以及2008年“四萬億”刺激計劃延伸國企競争優勢,導緻當前民營企業出現嚴重經營困境的特征事實,提出了什麼樣的産業政策是好的産業政策的疑問。随後,楊汝岱老師簡單回顧了貿易網絡相關内容。楊汝岱老師指出,在國際貿易領域國際市場信息的傳遞有賴于網絡(Chaney, 2016);企業自身構建的貿易網絡體系對企業出口具有重要意義,具體體現在貿易網絡能降低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進而促進出口(吳群鋒和楊汝岱, 2019)。在網絡指标的構建中,楊汝岱老師介紹了他們構建的企業自生貿易網絡指标,并提到了傳統的中心度指标和強度指标。在此基礎上,楊汝岱老師創造性的提出了“企業-目的地-産品-年份層面”和“企業-目的地-年份層面”的網絡指标,以及考慮時間效應的貿易網絡指标。指标的基本邏輯大緻可以概括為,通過國别層面的全球貿易網絡,計算出每個國家的相關指标;因為每個企業出口到不同國家,再根據一定的權重(比如出口份額)可以加權得到每個企業的相關指标。

    接下來,結合競争中性的主題,楊汝岱老師提出非競争中性政策将加劇國企和民企的競争不平等,擴大國企的壟斷地位的研究假說。在競争中性指标的設計中,楊汝岱老師提出以下3種測度方式:①以2008年為時間節點,構造0-1變量;②根據國企和民企享受的補貼率的差異,構造連續變量;③根據十大産業和非十大産業的差異,構造交互項。楊汝岱老師的這一研究使用的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稅收數據庫、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中國海關數據庫;并應用類似DID的政策評估方法,檢驗了競争中性、貿易網絡對我國國企和民企進出口的不同影響。

    在實證檢驗中,楊汝岱老師根據所設計的3個競争中性指标,先後對比了2008年後企業出口所有制差異表現和出口網絡差異表現;并利用國企補貼相對強度和十大産業振興規劃對網絡作用估計模型進行估計。三組回歸中關于2008年後民企相對于國企網絡變化的交乘項的估計系數均顯著為負,表明實證結果是可靠穩健的。該結果意味着,與國企相比,民營企業在2008年以後在出口領域有更差的表現。值得關注的是,在涉及十大産業振興規劃的産業中(鋼鐵、汽車、船舶、石化、紡織、輕工、有色金屬、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物流業),民企和國企在出口上的差距更大。此外,楊汝岱老師控制了外資企業做了進一步的研究。綜合上述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結論:①企業貿易網絡顯著促進出口、幫助開拓新市場、提高新市場出口存活率;②産業政策競争中性會影響企業網絡構建,且貿易網絡的構建與維持需要長期投入;③十大産業振興計劃使資源流向了國有企業,導緻民營企業貿易網絡相對弱化,競争能力下降,引緻企業出口分化。

    圖2 講座現場

    在講座的尾聲,楊汝岱老師也指出,在接下來的研究中,還需要考慮指标的内生性,對政策進行更為具體的梳理,識别非競争中性産業政策,對典型事實進行量化分析,對政策影響效應進行量化分析,對作用機制進一步檢驗等。此外,目前的研究忽視了2008年以後,“國進民退”(國有企業收購業績較好的民營企業)造成的所有權變更問題,這有待後續的讨論。最後,講座在熱烈的掌聲和濃厚的學術氛圍中結束。

    楊汝岱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終身教職)。入選2013年國家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萬人計劃)。研究領域為發展經濟學、産業經濟學。主持國家自科基金十四五規劃專項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多項課題。中文論文發表于《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英文論文發表于World Development、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等領域内一流SSCI源刊。

    撰稿人:呂政

    一審:劉亞琳

    二審:王峰

    終審:王立勇

    版權所有 伟德平台怎么样 - 百度百科       地點: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高教園區學院13号樓        郵編:102206 電話:61776210、6177622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