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伟德平台怎么样國際商務專業師資能力提升工作坊(第一期)成功舉辦

    【 發布日期:2019-11-12 】

    2019年11月3日,伟德平台怎么样在學術會堂706會議室舉辦了“國際商務專業師資能力提升工作坊(第一期)——基于國際商務和新興市場教與學研究之經驗分享”,此次工作坊邀請了英國雷丁大學亨利商學院教授劉毅鵬作為主講嘉賓,本次活動是面向校内外的公益師資培訓,旨在結合領先的國際經驗,探索如何更好地培養适合在新時期我國全球化發展進程中急需的複合型國際商務人才,并促進高校國際商務人才培養單位的交流與經驗分享。工作坊由伟德平台怎么样院長張曉濤教授主持,來自本校和全國其他院校的教師50餘人參加。

    會場

    培訓開始前,張曉濤院長首先進行了緻辭。他代表學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表示熱烈歡迎,并介紹了此次工作坊的籌辦背景、宗旨與過程。他結合國際商務專業發展現狀與教育部關于“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精神,分析了目前我國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如人才培養與中國發展實際不匹配、大類招生學生如何進行專業分流、按國際貿易學術碩士的培養方式來培養國際商務專業碩士、教師能力提升供給側改革與師資隊伍建設等。他提出,未來學院學科建設中要努力做到“三去一降一補”:去非優勢專業,集中力量辦優勢專業;去水課,打造金課;去除教授不上課現象;降下身段做好教師職業,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補學科發展的短闆,持續改進教學過程中發現的不足。為此,學院舉辦本次工作坊,邀請劉毅鵬教授為國際商務學科教育工作者答疑解惑。

    張曉濤院長緻辭

    本次主講嘉賓為英國雷丁大學亨利商學院劉毅鵬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教授為多元化創新與跨國并購(亞太)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曾任英國伯明翰大學創業與區域經濟系研究主任。獲德國曼海姆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歐盟高級管理教育研究所特邀教授,丹麥奧胡斯大學訪問教授,歐洲商務研究所中國區主任。多次擔任國際管理學會分論壇主席,包括美國管理學會、歐洲管理學會、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中國走向全球化峰會”。研究領域為國際人才流動和創業創新生态系統、新興市場企業國際化戰略和跨國并購。學術成果發表在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T 50),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等管理學期刊。任多個國際著名SSCI期刊特刊主編。

    劉毅鵬教授培訓圍繞五個教學模塊加以展開,分别為:1. Overview of IB research and teaching(國際商務研究與教學概述); 2.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IB modules 1(國際商務模塊的内容與結構1); 3.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IB modules 2(國際商務模塊的内容與結構2);4. Teaching case(案例研究與教學); 5. SSCI publication(SSCI論文的發表)。

    劉毅鵬教授講課

    在第一模塊中,劉教授主要從國際商務的學科背景、核心理論與概念、發展趨勢與英國國際商務教育經驗等方面,對國際商務研究與教學的特點進行了介紹。首先,劉教授借用“金字塔”的比喻,提出針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教學的側重點要有所不同。本科生的教育側重于知識的傳授,研究生及相關專業人士側重于技能的訓練,而對于高級管理者的培養則側重于思維方式。正因為本科生與研究生教育的出發點不同,因此要設計合适的課程因材施教。劉教授與各位學員探讨了國際商務這門學科的綜合性背景。國際商務是一門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等相關學問交叉的學科,理論與實踐并重。從一個角度來看,相關專業出身的老師都可以從事國際商務相關的教育工作;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由于國際商務屬于多學科交叉的綜合科目,就要求老師也要具備多元化視角,這樣才能全面拓展學生的視野。劉教授引入了國際商務學科的核心概念與理論,并着重介紹了目前學術領域研究中比較熱門的新興市場部分。在這個富有挑戰性的時代,不确定性已經成為了時代主題,新興市場的發展也對全球政治經濟秩序形成挑戰。通過學習研究新興市場,在極具變化形态的新興市場中,掌握其背後的規律,幫助學生了解新興市場的機會、風險和挑戰,不僅有利于學生今後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其在參與“一帶一路”偉大構想中抓住機遇,為國家發展做貢獻。目前英國有15所學校開設了“國際商務+新興市場”項目,開展關于國際商務+新興市場的研究與教學。此類項目對學生和師資均存在一些挑戰。對學生而言,要合理使用教學案例,将案例教學與理論相結合,國際商務的時效性強,因此有必要讓學生了解時事新聞,将新情境加入案例,使知識更加适應環境,激發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動性。對教師而言,最大的挑戰是廣度與深度如何平衡的問題,劉教授給出的建議是“先廣後深”循序漸進的進階模式,在最初階段先開闊學生的視野,然後逐漸深入,擅長不同領域的老師要團隊作戰,互相配合。劉教授為大家介紹了英國國際商務碩士的培養經驗,目前雷丁大學在課程設置上有意識平衡廣度與深度,設置必修課以提升廣度,通過選修課來提升深度。在國際商務同一專業的基礎上,又通過選擇不同的選修課區分方向。在課程設計上,英國重視質量控制,通過采用外部評審體系,由外校老師作為考官對課程進行評價。從課程設置到教學,從考試到成績,考官可以根據課程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審批,并提出建設性意見。

    在第二模塊中,劉教授主要從跨國公司、全球化趨勢、新興市場和公司三個方面,講述了國際商務的内容和結構。首先,在跨國公司這一部分,劉教授通過引用高水平的國際商務文獻,介紹了跨國公司的類型及其子公司的組織結構,通過對不同跨國公司子公司組織形式的研究和比較,總結出當前跨國公司所面臨的主要挑戰,繼而引出HQ-Subsidiary relationships理論,即:應當将關注的重點放在子公司的知識流動、人力資源的培訓、金融和原材料等資源的分配和對長期戰略的日常管理上。其次,在企業進入模式選擇方面,劉教授運用一個外資醫院進入中國的例子,引出了對社會企業和政策邏輯的分析,并介紹了一個新的定義:混合組織,研究得出社會企業有任務和潛力給個人、組織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積極效應,同時也和社會福利與經濟政策形成緊密的聯系。作為一個混合組織,應該同時着眼于經濟和社會目标,在此基礎上,影響企業選擇進入模式的邏輯為:政府邏輯、經濟邏輯與社會邏輯。再次,在全球化趨勢和新興市場部分,劉教授首先通過介紹跨國公司的全球發展趨勢,即從西方跨國公司為主到新興市場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引入GE公司全球戰略的轉變,用詳實的數據和嚴密的邏輯分析了新興市場現在何處、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在全球化趨勢中如何應對新興市場的瞬息萬變,告訴我們抓住不确定信息,才是把握機會發展全球化的關鍵。最後,劉教授使用經典案例,為我們進一步解釋了新興市場反向創新這一概念。傳統的創新模式是指本部開發新産品,輸出到欠發達的地區,産品由總部流向分部。反向創新是指分部具有特殊性,根據當地特殊性開發産品,不僅解決當地的問題,還可以流向總部乃至全球。反向創新能使成本大大降低,并且能夠解決新興市場乃至全球市場的問題,因為新興市場具有強大的能量,所以這是我國可以發揮的優勢。

    在第三模塊中,劉教授從國際創業、全球化企業、國際人才流動和區域發展、海歸人才創業和制度變化四個方面講述了國際商務的内容和結構。他首先展示了一個視頻片段,視頻介紹了幾個醫療設施行業天生全球化企業的發展史,由此引出案例,并提出了問題:是什麼促使了天生全球化企業的産生?在場的各位老師積極讨論,在讨論和問答中,劉教授逐步将自己獨特的案例研究方法和授課方式呈現出來,使大家受益匪淺。劉教授接着通過對其主編的《Entrepreneurship and talent management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Global Returnees》一書的介紹,從全球人才流動管理和創業學的視角講述了中國及全球在這兩個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對中國企業成長和轉型升級、區域經濟發展、創新創業生态系統建立、中國企業走出去等具有深遠意義的事業給出建議。劉教授還講解了關于區域經濟發展的Triple Helix(三螺旋理論),認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三個因素為:産業、大學、政府。他分享了自己在國際人才流動方面的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論,以蘇州、無錫為例提出了“大學能力”的概念,并分析如何界定“大學能力”以及怎樣提升“大學能力”。以蘇州模式與無錫模式為案例,引發對我國其他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的思考,并使三螺旋理論得到補充與升級。由于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不穩定性與我國産業結構進一步升級的要求,我國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劉教授對此建議,人才全球的流動推動全球經濟的發展,海歸人才創業能夠幫助中國國際化,國際人才流動與區域經濟有一定的聯系,全球人才流動有利于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和企業轉型。

    在第四模塊中,劉教授講授了如何寫作和講解教學案例。他首先将教學型案例與研究型案例的出發點進行對比,指出教學型案例的特征:教學型案例是教學的方法、手段和工具,是通過提供現實相關的信息,模拟複雜的制定戰略決策相關的商業環境,讓學生進行情景想象,引導學生進行讨論、思考,從而進行決策分析。這一模式能讓學生對知識有更深的理解,有所收獲,從而提高教學表現,實現教學目标。在進行案例選擇方面,劉教授給出的建議是:可以不拘泥于時效性,因為即便是陳舊的案例,其涉及的問題也可能仍然具有普适性、實用性,可以進行升華。其次,劉教授講述了老師如何寫案例。為了提高案例與課程的銜接性,鼓勵老師自己寫案例。在寫案例時,一是要以問題為導向,明确教學目标和需要向學生傳遞的理論知識,不局限于具體的形式,但是因為教學對象的特定化,需要注意案例的可讀性、故事性。二是有選擇地提供已知信息,包括公司面臨的内部、外部基本環境,必要時提供相關支持性數據,并對信息進行結構化安排,與關注點相關的可以作為重點信息,與關注點無關的可以作為案例背景信息。三是案例最好以問題為結尾,引導學生做更深的思考。此外,在向企業收集數據時,要有一個大緻框架,以免信息過于分散,采訪用語要避免過于學術化。再次,劉教授還對教師如何講案例進行了分享。案例是以參與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具體形式是在老師對大方向的引導下,學生綜合已有信息進行讨論,得出結論。這也就要求老師和學生都要進行課前準備,對學生而言,要提前對案例有所了解,并鼓勵小組進行讨論;對老師而言,由于學生群可能不一樣,學生的背景、關注點也就不一樣,所以不管是自己寫的還是從案例庫選取的案例,都要對總體情況有充分的了解,考慮各種可能性。講解案例對于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案例教學要針對學生和老師的準備情況進行調整。在進行課堂讨論或辯論時,可以采用點名形式,先讓學生複述案例大緻情況,然後讓學生進行環境、面臨挑戰等的分析,提出自己的判斷并說明判斷的原因和考慮因素。在整個讨論過程中,要在尊重多樣化思考的情況下,有自己的大緻框架,有方向的進行引導,因為案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标。

    學員們專注聽課

    在提問環節,張曉濤院長提出,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差異,國内的教學環境和西方有一定差異,中國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不高,國内老師如何實施案例教學?針對這一問題,劉教授給出建議:首先找到學生的興趣點,然後鼓勵學生自由組建團隊,并進行内部團隊建設,角色分工,構建團隊意識。引入組間競争機制,之後再提供學生感興趣的案例,在學生進行初步閱讀和内部讨論後,讓學生以團隊形式進行展示,展示過程中隊員互相補充,最後再引導學生集體思考。馬光明老師提出,向企業調研獲取一手數據存在困難,應如何克服?劉教授提出通過向企業進行調研,為研究提供依據的同時,還要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或者引發企業高層對企業運營的深層思考,在此基礎上實現“雙赢”,各取所需。

    在第五模塊中,劉教授講述了國際商務領域SSCI期刊發表的相關問題。他提出三點關于投期刊的建議:一是關注所投稿期刊的寫作風格以及細節問題,最好是關注期刊最近幾年的文章風格;二是被拒稿的文章改投其他期刊時需根據期刊風格變換而适當修改自己的文章;三是重視編輯的意見,因為在文章審稿過程中,編輯是決定文章是否通過的決定性人物,而評審人的意見則可以适當溝通,但一定要注意溝通方式。劉教授認為投期刊需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态,不應懼怕修改文章,收到修改意見時往往有較大希望投稿成功。其次,劉教授講述了論文如何選題這一關鍵問題,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從文獻出發,比如通過文獻發現有矛盾的地方或者理論空隙,從而針對此進行研究;二是從現象出發,比如說這個現象很有趣,我們應該如何解決?現在的管理科學也會關注解決社會問題,比如氣候變暖、人口老齡化等,這些選題也比較有趣。确定選題後,則需要決定研究方法。劉教授認為研究方法沒有好壞之分,而是适不适合,應根據自己研究的問題來确定研究方法。對于定量研究問題,這是在驗證假設,所以目的是驗證;對于定性研究,其出發點一般是現有理論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所以需要構建一個新的理論。劉教授還提出,期刊對于定性研究方法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但是定性研究相對于定量研究來說,沒有明确的标準,評審人對于定性研究的文章沒有很明确的判斷,因此一般來說審稿周期相對較長。劉教授還講述了如何讓自己的文章有一定的貢獻。科學的最基本目标就是理論,經濟屬于社會科學,所以貢獻點主要來自于理論貢獻。而理論很重要的一點是研究背景,因為任何理論都有前提假設,任何理論都有邊界适用條件。假設可以對前提假設或對邊界條件做出挑戰或改善,這就是理論貢獻。現在研究中并不需要做出很大的理論貢獻,因為這種理論畢竟很少。由于大的理論有一個落地過程,也就是應用層面,劉教授建議大家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去思考,去構建自己的理論,從而突出文章的貢獻點。

    最後,劉教授對講授的内容進行梳理總結,在大家熱烈的讨論和掌聲中結束了此次講授。

    張曉濤院長最後進行了總結,他代表全體參加培訓的學員對劉毅鵬教授緻以誠摯的感謝,他指出,此次工作坊帶來的教師能力提升遠遠不限于國際商務專業領域,是一場有廣度和深度的師資素質能力和科研能力訓練營,大家收獲頗豐,既有思維上的提升,也有邏輯認知上的改善,還有很多能夠直接落地在實際教學中的方法,教學和研究的方法是有共性的,這些知識、思維方法和邏輯既能運用到國際商務的教學中去,也可以運用到其他科目的教學中去。教育部文件要求,要讓本科生忙起來,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完善過程評價制度,加強一流本科教育,我們要通過學習實踐以學生為導向的教學方法,追求教學方法的先進性與互動性,大力推進先進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個性化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劉教授的案例教學、案例研究以及高水準的發表,案例内容立足中國、研究範式接軌國際範式,向國際學術界講述國際貿易與國際商務領域的中國故事、中國模式、中國智慧,為廣大教師在教學、科研中堅定“四個自信”做出了良好的示範。

    張曉濤院長指出,凡事始于構思,成于細節,在今後的教學與研究中,我們要更好地關注細節,不好的地方繼續完善,好的地方做到更好,教學相長,不斷進步。伟德平台怎么样未來會繼續組織“好課”,與全國各地的高校共同分享優秀的教學資源,共同建設好國際商務相關學科,做好新時代教育領域的供給側改革,為國家培養新時代高素質的國際化優秀人才!

    合影留念

    本次國際商務專業師資能力提升工作坊,在教學和科研兩個方面都給予了各位學員深刻的啟迪,大家反響熱烈。多位學員表示,本次培訓幹貨滿滿,自己在國際商務專業的課堂上有很多困惑,在劉教授的精心講授下都得到了解答。培訓同時引發了各位老師在新時代背景下對國際商務這門學科建設的深刻思考,大家對于如何培養符合國際市場要求的國際商務人才,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和更加明确的方向。

    撰稿:李博、黃詩棋、黃湘、鄧雪婷

    編輯與初審:王峰

    二審:李瑞琴

    終審:張曉濤

    版權所有 伟德平台怎么样 - 百度百科       地點: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高教園區學院13号樓        郵編:102206 電話:61776210、6177622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