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伟德平台怎么样2018年度學術發表再創佳績

    【 發布日期:2019-04-09 】

    在過去的2018年,在學校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伟德平台怎么样的科研工作再次取得喜人成績,學院教師一年内共發表SSCI、CSSCI期刊論文57篇,其中SSCI AAA論文2篇,《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CSSCI AA類論文14篇,《中國工業經濟》、《金融研究》和《财貿經濟》等CSSCI A類論文17篇,SSCI論文共15篇,SSCI、SCI收錄待發表3篇。代表性論文見下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林發勤副教授的合作論文“Minimum wage and outward FDI from China”發表于發展經濟學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顔菁副教授的合作研究論文“An Empirical Study of Uniform and Differential Pricing in the Movie Theatrical Market”發表于市場營銷學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代表性成果如下:

    2018年發表的高水平代表性論文

    作者

    論文題目

    發表刊物

    刊物級别

    發表時間

    作者排序

    林發勤

    顔菁

    梅冬州

    李兵

    顔曉晨

    王立勇

    唐宜紅

    胡翠

    段玉婉

    劉悅

    梅冬州

    段玉婉

    蒙雙

    唐宜紅

    梅冬州

    符大海

    段玉婉

    紀珽

    林發勤

    Minimum Wage and Outward FDI from China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AAA

    2018年11月

    2/3

    An Empirical Study of Uniform and Differential Pricing in the Movie Theatrical Market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AAA

    2018年6月

    并列第1

    房價變動、土地财政與中國經濟波動

    經濟研究

    AA

    2018年第1期

    1/3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邊貿易的新比較優勢—公共安全的視角

    經濟研究

    AA

    2018年第1期

    1/2

    2/2

    納入企業異質性與金融摩擦的政府支出乘數研究

    經濟研究

    AA

    2018年第8期

    1/2

    中國企業嵌入全球生産鍊的位置及變動機制研究

    管理世界

    AA

    2018年第5期

    1/2

    基礎設施投資是否還能促進經濟增長?—基于1994-2016年省際面闆數據的實證檢驗

    管理世界

    AA

    2018年第5期

    3/4

    基于不同貿易方式生産異質性的中國地區出口增加值分解

    世界經濟

    AA

    2018年第4期

    1/2

    環境規制是否會妨礙企業競争力:基于異質性企業的理論分析

    世界經濟

    AA

    2018年第4期

    1/2

    貨币低估與收入不平等

    世界經濟

    AA

    2018年第5期

    1/3

    國民收入視角下的中美貿易平衡分析

    世界經濟

    AA

    2018年第6期

    3/3

    貿易自由化、企業異質性與産品範圍調整

    世界經濟

    AA

    2018年第11期

    2/2

    全球價值鍊嵌入與國際經濟周期聯動—基于增加值貿易視角

    世界經濟

    AA

    2018年第11期

    1/3

    3/3

    可變需求與進口種類增長的福利效應估算

    世界經濟

    AA

    2018年第12期

    2/2

    中國地區間收入差異變化的影響因素探究—基于國内價值鍊視角的分析

    管理科學學報

    AA

    2018年第12期

    1/2

    2/2

    Cross-country diffusion of ideology via FDI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AA

    2018年2月

    獨立

    林發勤副教授的合作論文“Minimum wage and outward FDI from China”2018年11月發表于我校AAA期刊《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第135卷。該文首先通過一個理論模型揭示出勞動力成本上升對企業對外直接投資(OFDI)的誘導作用,這種誘導作用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具有異質性。對于生産率越高的企業,誘導作用越大。同時對于所需固定成本越小的企業誘導作用也會越大。接着論文利用(1)各地級市2000-2012年的最低工資數據;(2)工業企業數據庫;(3)商務部的境外投資企業目錄;(4)地級市層面的其他宏觀變量(如GDP、地級市層面的彙率沖擊,關稅下降貿易自由化等變量)等數據,在模型預測、内生性處理、異質性影響等方面進行了實證檢驗。《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是目前發展經濟學領域的頂級期刊。

    顔菁副教授的合作論文“An Empirical Study of Uniform and Differential Pricing in the Movie Theatrical Market”于2018年6月發表在市場營銷學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該論文使用香港電影數據,比較了以下幾種定價策略給電影院帶來的收益:完全統一定價策略、完全差異定價策略以及2D/3D電影兩級定價策略。結果表明,與2D/3D電影兩級定價相比,完全差别定價能夠增加影院收益,但是增加的幅度有限;而與完全統一定價相比,則能帶來巨大的收益提高。該結果表明,2D/3D電影兩級定價已經能實現完全差異定價帶來的絕大部分的收益增值,而考慮到實行完全差異定價有一定的成本(如菜單成本),因此現實中大多是國家和地區的電影院實行了2D/3D電影兩級定價。本文的另一個貢獻是擴展了Bresnahan et al (1997)的Principles of Differentiation (PD) 模型為更一般化的nested PD模型。

    梅冬州副教授的論文“房價變動、土地财政與中國經濟波動”發表于《經濟研究》2018年第1期。該文基于中國土地制度的特點,以及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财政的事實,構建了一個包含金融加速器效應的多部門DSGE模型。該文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土地出讓行為聯結了房價變動與地方政府的收入,而地方政府在基礎設施投資上的偏向和金融加速器效應放大了房價對投資和整個經濟的影響,三者共同作用使得房地産部門成為中國經濟波動的重要來源。

    李兵副教授和顔曉晨同學的論文“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邊貿易的新比較優勢--公共安全的視角”發表于《經濟研究》2018年第1期。該文使用1984-2014年全球雙邊貿易數據和全球恐怖襲擊數據,運用引力模型分别考察了恐怖襲擊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和出口的影響。結果表明,相對其他國家而言,恐怖襲擊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的負面影響較小,這一效果在2003年伊拉克戰争之後更為明顯,這得益于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邊貿易的新比較優勢:我國從事外經貿實務人員的勤勞勇敢、不懼死傷、勇于開拓進取的企業家精神,以及我國“和平共處,互不幹涉内政”的外交政策。

    王立勇教授的論文“納入企業異質性與金融摩擦特征的政府支出乘數研究”發表于《經濟研究》2018年第8期。該文構建DSGE模型在考慮金融摩擦和企業異質性等特征基礎上,研究政府支出對國有經濟與非國有經濟影響的差異性,并在此基礎上重新估算我國政府支出乘數。研究發現,政府消費性支出和投資性支出對國有經濟及非國有經濟的影響機制存在較大差異;政府投資性支出乘數大于政府消費性支出乘數;政府消費性支出和投資性支出對國有經濟的乘數效應均大于對非國有經濟的乘數效應。金融摩擦和企業異質性對政府支出乘數有顯著影響,長期政府支出乘數關于金融摩擦呈單調遞減态勢。當不考慮企業異質性和金融摩擦時,政府支出乘數較大。

    唐宜紅教授的論文“中國企業嵌入全球生産鍊的位置及變動機制研究”發表在《管理世界》2018年第5期。該文從微觀層面測度了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生産鍊的位置,并通過結構分解模型、計量模型進一步研究了企業參與全球生産鍊位置變動的内在動因和影響機制,研究發現,中國企業出口生産鍊位置實現了小幅提高,而進口生産鍊位置取得了大幅提升。該文發現出口生産鍊位置變動主要由産業鍊升級效應主導,而進口生産鍊位置變動則由貿易結構效應和産業鍊升級效應共同主導。進一步的機制探究發現FDI、TFP和進出口國别差異是影響企業全球生産鍊位置變動的重要原因。該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8年第10期轉載。

    胡翠副教授的論文“基礎設施投資是否還能促進經濟增長”發表于《管理世界》2018年第5期。該文利用1994-2016年中國省級面闆數據考察了不同增長階段中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總體上基礎設施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有顯著正向的影響,但這種影響呈現出明顯的“倒U型”特征。文章解釋了近年來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增長影響變弱的原因并提出了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投資效率、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建議。

    段玉婉副教授的論文“基于不同貿易方式生産異質性的中國地區出口增加值分解”發表于《世界經濟》2018年第4期。該文考慮中國加工出口和一般出口的生産異質性,在中國地區間投入産出模型中單獨區分加工貿易,并按照增加值來源和出口路徑對2002 及2007年各地區出口進行分解。結果表明,加工出口比重的不同是各地區出口增加值來源差異巨大的一個重要原因。若不單獨區分加工貿易,将嚴重高估各地區出口中的本地增加值份額,誇大地區間實際出口價值的差異,使一些變量的時間變化趨勢與實際相反。此外,随時間來看,各地區出口生産特别是加工出口生産的國内分工程度顯著加深,内陸地區通過為沿海出口生産提供中間品而日益深入地參與國際分工。

    劉悅博士的論文“環境規制是否會妨礙企業競争力: 基于異質性企業的理論分析”發表于《世界經濟》2018年第4期。該文利用異質性企業的壟斷競争模型框架,從理論上讨論環境規制對企業研發投資和生産率的影響。企業生産率取決于其内生的研發投資決策,而企業異質性體現在不同企業的研發投資效率不同。如果僅考慮局部均衡,随着環境規制強度不斷增加,企業的最優反應是降低投資,導緻生産率下降。但若考慮一般均衡,由于短期管制加強帶來的成本,一些企業會退出市場,這使得所有存活企業面臨的競争降低,企業預期利潤有上升趨勢,因此企業有動力增大投資,提高生産率。同時,環境改善給消費者帶來正的效用。

    梅冬州副教授的論文“貨币低估與收入不平等”發表于《世界經濟》2018年第5期。該文搜集和整理了159個國家1970到2014年的數據,通過構建面闆數據模型發現貨币低估能夠改善收入的不平等程度,這在非OECD國家中表現得尤為顯著。進一步實證分析表明,貨币低估通過促進貿易部門,尤其是低技術部門的擴張,吸納了更多的低技能勞動者就業,從而提高了低收入者收入占整體收入的比重,降低了社會整體的收入不平等。勞動密集型或低技術部門的規模越大,貨币低估對收入不平等的改善程度越高。

    段玉婉副教授的論文“國民收入視角下的中美貿易平衡分析”發表于《世界經濟》2018年第6期。該文利用區分内外資的投入産出模型核算了國民收入視角下的中美貿易差額。結果顯示,由于兩國出口對外資依賴程度不同,2012年中國對美國出口拉動的國内增加值中僅有87.7% 屬于中國國民收入,而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增加值中屬于美國國民收入的占比則高達96.2%。出口拉動的本國國民收入可以更真實地反映一國貿易收益,2012年國民收入視角下的中美貿易順差為1028 億美元,比以貿易總值和貿易增加值核算的順差分别縮小61% 和22%,說明以貿易總值和貿易增加值核算的方法均嚴重誇大了中美貿易失衡。

    蒙雙博士的論文“貿易自由化、企業異質性與産品範圍調整”發表于《世界經濟》2018年第11期。該文基于多産品出口企業的壟斷競争模型,研究貿易自由化以及企業異質性對于企業内資源配置和産品範圍調整的作用機制。研究發現,貿易自由化會使得多産品出口企業的産品範圍縮小且生産向核心産品集中;組織效率、資本密度以及生産率高的企業受到貿易自由化進程中産品範圍縮小的影響較小;企業專業化于核心産品生産可以實現生産率的提升,但适度的相關産品多元化有益于企業的長期生存與發展。

    唐宜紅教授和梅冬州副教授等的論文“全球價值鍊嵌入與國際經濟周期聯動:基于增加值貿易視角”發表在《世界經濟》2018年第11期。該文利用行業層面雙邊出口的增加值分解數據,從增加值貿易視角研究了全球價值鍊(GVC)嵌入對國際經濟周期聯動的影響。該文突破了已有研究僅從傳統貿易統計進行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結果表明,GVC嵌入是促進經濟周期聯動的重要因素。同時,該文還從行業層面上、區域層面上和國别層面上分别考察了GVC嵌入對經濟聯動的差異化影響,此外,該論文對中國經驗的考察也發現了GVC嵌入對經濟周期聯動總體上具有積極影響。

    符大海副教授的論文“可變需求與進口種類增長的福利效應估算”發表于《世界經濟》2018年第12期。論文擴展了Redding和Weinstein(2016)提出的統一價格指數,首次構建了可變需求框架下進口種類增長的福利效應估算模型,并利用1995-2010年CEPII-BACI數據庫數據估算了中國和其他9個進口國的進口種類福利效應。結果發現,在不變需求假設情形下,進口種類增長會帶來正福利效應,相當于各國GDP的0.07%到3.36%。然而,當采用更貼合現實的可變需求框架時,福利效應約為各國GDP的-4.02%到6.21%。特别地,在可變需求情形下,中國進口種類福利相比不變需求情形增加了0.94%。

    段玉婉副教授和紀珽博士的論文“中國地區間收入差異變化的影響因素探究”發表于《管理科學學報》2018年12期。該文利用Theil 指數測算了1995 年至2012 年中國地區間收入差異。結果顯示,2003 年後地區間收入差異開始不斷下降。文章利用反映加工貿易的地區間投入産出模型,建立了地區間收入差異的結構分解模型,分析了地區間收入差異下降的原因。結果表明,投入結構的變化有效降低了地區間收入差異,而最終需求的變化大幅加劇了地區間收入差異。進一步研究表明,國内需求規模的擴大、地區間中間品貿易往來的加強、從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的人口遷移是地區間收入差異下降的最主要因素。本文研究結論對于進一步縮小地區間收入差異,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啟示

    林發勤副教授的論文“Cross-country diffusion of ideology via FDI”, 2018年2月發表于我校AA期刊《Economics of Transition》第26卷。本文研究了FDI是怎樣促進國家間文化趨同的,具體分析了FDI有沒有把言論自由的文化傳統外溢給中國的工人。論文使用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數據發現,在跨國公司工作的員工,特别是在西方國家投資的企業,更加偏好言論自由。論文也發現了其他西方國家的文化變量也存在這樣的趨勢。使用了外商投資指導目錄政策作為工具變量和其他一些識别策略後,論文認為這種文化的外溢是一種因果效應。

    2019年,我院将在學校的領導下,在學校各個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繼續再接再厲,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績,為學校“雙一流”學科建設貢獻力量。

    版權所有 伟德平台怎么样 - 百度百科       地點: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高教園區學院13号樓        郵編:102206 電話:61776210、6177622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