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博士生的學術素養和科研能力,我院本學年組織了系列博士生前沿文獻研讀工作。截止目前,由張豔教授和苗壯副教授指導的前沿文獻研讀學術交流活動已舉辦28場,主題涵蓋了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等多個前沿領域。會議形式靈活多樣,既有經典論文的深入解讀,也涉及前沿研究方法的探讨以及博士生個人研究成果的精彩分享。這一系列活動為學院師生搭建了一個高價值的學術交流平台,促進了學術領域的深度發展,為學術創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圖1 學術活動交流現場
2024年7月25日,張嘉钰、孔楠、常冠齡三位博士生回顧了多篇經典英文文獻,如國際經濟學頂級期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發表的《Where is the value added?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production networks》(Aichele & Heiland, 2018),國際權威經濟學期刊ECONOMETRICA 發表的《Growing like India—the unequal effects of service-led growth》(Fan et al., 2023),全面剖析服務貿易領域的最新研究趨勢與理論發展,為後續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促進了同學間的學術交流與思想碰撞。

圖2 博士生張嘉钰進行研究分享

圖3 博士生孔楠進行研究分享

圖4 博士生常冠齡進行研究分享
白卓然、鄒菁雯、趙淩雪與楊宏旭四位同學分别在9月11日、18日的研究成果分享會中,圍繞外國直接投資(FDI)、勞動市場定價、土地要素市場改革及外資開放影響等重要議題,展示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些分享激發了與會者們的熱烈讨論與深入思考,促進了同學間的學術互動與思想碰撞,也為每位參與者在研究方向上提供了新的靈感與啟發。

圖5 博士生白卓然進行研究分享

圖6 博士生楊宏旭進行研究分享

圖7 博士生趙淩雪進行研究分享

圖8博士生鄒菁雯進行研究分享
在10月16日和23日的兩場前沿論文分享會中,王學钰同學以發表在《經濟研究》的論文《制度型開放與消費者福利增進——來自跨境電商綜試區的證據》(張洪勝等,2023)作為彙報内容,展開細緻入微地分享;葛俊良則聚焦于發表在《管理世界》的論文《标準的力量——來自中國标準必要專利的經驗證據》(龍小甯和張美揚,2023)研究,分享了該前沿成果。這些研究緊扣國際經濟與貿易領域的前沿問題,精準呈現了該領域的最新動态,為後續研究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此外,此次活動還就跨國供應鍊重構與貿易政策沖擊、工業政策實施等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讨。

圖9 博士生王學钰進行研究分享

圖10博士生葛俊良進行研究分享
本學年,博士生前沿文獻研讀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張豔教授和苗壯副教授指導的文獻閱讀活動,累計交流時長達到70小時,參與人數突破了500人次,彰顯了該活動在博士生培養中的廣泛影響力和深度參與度。指導教師精心篩選并持續推薦前沿文獻,确保博士生能夠緊跟學術動态,把握研究前沿,通過對博士生的創新觀點進行細緻點評與啟發性引導,使文獻研讀更加貼合個體需求,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
通過博士生前沿文獻研讀活動,學院緻力于推動博士生在知識深度積累與創新思維能力培養上實現量到質的跨越。這不僅有助于孕育和培育出更多兼具高素養與創新精神的人才,更為學院雙一流學科建設持續注入活力與動力,推動學術研究事業邁向更高水平。
撰稿:張豔、葛俊良
一審:金旻
終審:段玉婉